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汤细昌专家工作室

导学协同三星教学模式

网站公告
欢迎登录汤细昌专家工作室
新闻中心
  • 暂无新闻
产品分类
  • 暂无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分享作品 > 《构建“善学”共同体》 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行动研究
《构建“善学”共同体》 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行动研究
浏览: 106
品牌: 善读
单价: 面议
最小起订量:
供货总量: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21-12-27 08:12
 
详细信息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已经达到了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程度,信息化对以掌握书本知识为中心的阅读教学产生强大冲击。有学者相信,三十年后,奇点来临,人工智能的智商高达1万,远超人脑。这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对信息的记忆、程序化加工而言,人工智能绝对要超过人脑。更可怕的是,科学家们预言,不出十年,纳米机器人芯片将植入人脑,实现人机互联。若预言成真,现行以掌握知识为中心的阅读教学和高考制度将毫无意义。不是说掌握知识不重要,而是人工智能已经替代并超越人脑最不擅长的记忆知识的功能。到了这个阶段,“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争将偃旗息鼓;取而代之的将是回归教育本质——心智教育。因为卓越的心智模式,是人工智能永远无法替代的。现代学习心理学家从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非凡经历中,发现决定事业成功的不是智商,而是 “七大秘密武器”:Grit坚毅、Zest激情、Self-control自制力、Optimism乐观态度、Gratitude感恩精神、Social intelligence社交智力、Curiosity 好奇心。“七大秘密武器” 正是成功人士的卓越心智模式。人工智能的智商即使超过人脑一万倍,但也无法企及这“七大秘密武器”。

传统阅读法以及现行语文教学阅读法乃至中小学开发的校本课程学习法均以掌握书本知识为中心,重视对阅读内容的提要钩玄、精耕细作。 这类阅读法由来已久。古人“皓首穷一经”、“读书破万卷”、“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行语文教学就是沿袭了这种传统阅读法:分析时代背景、谋篇布局、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挖掘微言大义等,皆冠以“提要钩玄”、“ 精耕细作”的美名。这种以知识为中心的阅读法,从古至今误人匪浅:封建社会科举制度造成“百无一用是书生”;现代语文教学,学生花12年学习语文课本,高考阅读题得分最低;语文教师一辈子采用“精耕细作”阅读法,但离开教参就无法教学。这种以知识为中心的阅读法可以称之为“事倍功微”之法。

在批判以掌握知识为中心的精耕细作读书法浪潮中,人们把“学以致用”读书法往往被奉为学习圭臬。 “学以致用”学习法强调活学活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貌似把握了阅读的真谛,其实也有两大弊端:一是极易导致“实用主义”,即学习的目的主要是“用”:封建社会读书为了科举;现代学生学习是为了高考。二是强调“用”未必能“用”正确。心智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系统是由四个要素构成:即①输入——学习内容;②过程——心智模式的修炼:③输出——学习的结果:核心素养;④ 反馈——自我意识的调控。这样的学习系统就形成了一个封闭回路。如下图:

回路 

 表一:学习系统封闭回路图

传统学习理论只重视知识输入环节——对学习内容精耕细作,而学以致用则只重视学习结果,二者都忽视了修炼心智模式的过程和自我意识的调控两个重要环节。根据心智教育学习系统,决定学习结果的,并不是输入知识量多寡,而是心智模式的高低和自我意识的调控的强弱。每个人的行动都是受自身的心智模式决定的。人的行动之所以有成败之别,正是由于各自心智模式有高下之分。是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决定人的行动,而不是知识决定人的行动。

虽然当前以知识为中心的应试教育难以撼动,学以致用方法也很有市场;但可以预见,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必定倒逼教育回归心智教育本质。我们现在从开发校本课程入手,以“心智教育”为指导思想,彻底抛弃以掌握书本知识为中心的阅读法,构建以修炼卓越心智模式为中心的学习共同体,探索提升师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善学”方法和“善学”核心能力的教学教学模式与方法,使师生成为具备理性思维、诗意情怀、探索精神的心智模式卓越群体。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颠覆一个行业。人工智能的出现,颠覆的不是老师的职业,而是要颠覆以掌握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高考制度。倘若十年后奇点果真来临,以掌握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高考制度一筹莫展、万马齐喑之时,心智教育将实现由配角到主角的华丽转身;具备卓越心智模式的师生群体将大显身手。而心智教育借助信息化手段,则提升为智慧教育;心智教育增加健体教育则提升为生命教育。这将是后工业化时代的教育主旋律。具有深远的研究价值。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善学”是通过博采古今群书精华,修炼卓越心智模式的学习活动。

“心智模式”是人们基于内心认知、情感、意志经自我意识调控下而构建起来的预测外部现实世界关联概率的“模型”。每个人的行动都是受自身的心智模式决定的。决定一个人的能力层次的,并不是人的知识量多少,而是人的心智模式高低。人的行动之所以有成败之别,正是由于各自心智模式有高下之分。根据“知、行、意”的传统分类,我们构建 “卓越心智模式”的三维框架:认知维度——以智慧的视野去洞察、剖析、关联、反思世间万象之真相与规律的理性思维。情感维度——以乐观的心态去体验、联想、感悟、感恩世间万象之美好与善良的诗意情怀。意志维度——以顽强的毅力去向往、专注、探索、发现世间万象之奥秘与奇妙的探究精神。

构建“善学” 共同体是指:以“心智教育”为指导思想,确立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心智模式修炼目标,遵循校本课程自主性 、社会性、实践性、生成性四原则,开发并生成校本课程群;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策略,支持师生博采古今群书精华,修炼师生“理性思维”、“ 诗意情怀”、“ 探究精神”的三维卓越心智模式的学习共同体。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1、研究目标:确立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心智模式修炼目标。

教育部2016年9月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质》,确立了培养具有三个维度(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六大核心素养(人文底蕴、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全面发展的人”的总体框架。本课程纲要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质》和卓越心智模式三维框架,建立以核心素养统领认知(理性思维)、情感(诗意情怀)、意志(探索精神)的心智模式修炼目标新框架。

目标新框架 

                                                    表二:确立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心智模式修炼目标

2、研究的内容。

第一项内容:构建学习共同体原则。

(1)遵循自主性原则,探索建立自主支持、赋能激活机制。科学家从化学碘钟反应中发现系统通过涨落,就可以使体系发生突变,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自组织现象。比利时物理化学家普里高津据此建立自组织理论(又称耗散结构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具有追求自主实现的天性,同时又希望得到他人的支持和认可。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也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产生出一种“高峰体验”的情感。研究表明,学校对教师的自主支持与教师对学生的自主支持呈正相关。因此“自主支持”是校本课程最主要的原则,本课题要探索建立赋能激活机制,由他动转为自动,由他律转为自律,使“善学”共同体可持续发展。

(2)遵循社会性原则,运用同频共振原理,探索师生支持、合作、共享机制。人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是个体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不仅是人之内在自然本性的需要,还是人之社会本性的需要,学习是隶属于社会关系之网中的互动、对话活动。一个真正的学习活动既有个人认知的改变,又有合作建构的知识的产生,同时还包含了共同体支持的文化的共享和身份的产生。科学家通过钟摆试验和音叉共振实验,也证实宇宙间也存在神奇的同频共振现象。

(3)遵循实践性原则,探索构建实践性三位一体修炼模式:

A、与客观世界对话(建构客观世界实践):系统算法模型。

B、与他人对话(建构合作伙伴实践):合作学习结构。

C、与自我对话(反思性实践):成长型心智模式。

(4)遵循生成性原则,探索开发学生心智潜能的途径。校本课程与部编课程、地方课程最大不同,就在于既重开发又重生成。以开发学生心智潜能为主旨,通过课程来促进学生生成新的学习内容 、学习历程的方式 ,是最符合校本课程开发价值观的方式 。

第二项内容:开发并生成富有我校特色的八套校本课程群。

校本课程的自主性 、社会性、实践性、生成性四原则,决定了校本课程同传统的知识教学 、能力训练的课程形式不一样 。既重视教师的引导,更重视师生合作修炼、生成(采用卡干合作学习结构)。每一册校本课程按内容输入——师生合作学习修炼心智——生成(演、写、画)三部分展开。在这种方式下 ,个体本位 、能力和观念本位 、学生本位的价值观能够得到体现 ,学生在学习中 ,能自主地生成新的课程内容,共同开发生成以下校本课程群。

校本课程群一:《诗意童年》(上):经典诵读(适合一年级):

1、读:经典诗文(谷建芬:《新学堂歌:经典咏流传50首》);

2、师生合作修炼:诗意情怀心智模式。

①定义:以乐观的心态去体验、联想、感悟、感动、感恩世间万象之美好与善良;

②审美:体验、感悟世间美好与善良;

③联想、感动世间美妙。

3、演:经典诵读。

校本课程群二:《诗意童年》(下):跟着诗人走(适合二年级)

1、读:经典诗词和现代诗(《唐诗一百首》、《宋词一百首》、《现代诗词选》

2、师生合作修炼:诗意情怀心智模式。

①定义:以乐观的心态去体验、联想、感悟、感动、感恩世间万象之美好与善良;

②审美:体验、感悟世间美好与善良;

③联想、感动世间美妙。

3、表达:跟着诗人走。(活动案例:《飞向火星》(略))

校本课程群三:米小圈成长记(适合三年级)。

1、读:《米小圈上学记》;

2、师生合作修炼:修炼探索精神(成长型)心智模式。

①定义:拥有成长型心态的孩子,会相信通过努力学习、坚持不懈、良好的策略 和他人的指导,可以提高自身的禀赋和能力。

②当米小圈遇到犯错的时怎么办?换成“成长型心智模式”:“犯错能让我变得更好。”那么米小圈该怎么做?

③当米小圈遇到挑战的时候怎么办?换成“成长型心智模式”:我现在可能做不好,但没关系,不断挑战和学习后会越来越擅长。那么米小圈该怎么做?

④当米小圈遇到困难的时候怎么办?换成“成长型心智模式”:只要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一切都有可能。那么米小圈该怎么做?

⑤当米小圈感到困惑的时候怎么办?换成“成长型心智模式”:只要把漏掉的关联信息找出来,肯定能搞明白。那么米小圈该怎么做?

当米小圈想放弃的时候怎么办?换成“成长型心智模式”:问题没有方法多,这条路不通,换个方法就好了。那么米小圈该怎么做?

⑦当米小圈觉得自卑时怎么办?换成“成长型心智模式”:学习他们的方法,并且认真做,我可以变得更聪明。那么米小圈该怎么做?

⑧当米小圈要否定自己的时候,换成“成长型心智模式”:只是训练不够而已,不如坚持练习一段时间看看!那么米小圈该怎么做?

⑨当米小圈觉得已经足够的时候,换成“成长型心智模式”:也许再努力一点,我就能再提高一些。那么米小圈该怎么做?

⑩当米小圈觉得已经做的很完美时,换成“成长型心智模式”:我还能做得更好,我要继续试试!那么米小圈该怎么做?

3、写:根据米小圈遇到各自不同的情景,换成“成长型心智模式”,续写《米小圈成长记》

校本课程群四:《西游记》专题(上)绘本西游记(适合四年级)

1、读:《西游记》片段。

2、师生合作修炼:创意与探索精神——路在脚下。

3、画:绘本西游记。

校本课程群五:《西游记》专题(下)故事大王(适合五年级)

1、读《西游记》(孙悟空降妖章节)

2、师生合作修炼:勇敢与智慧(探索精神与理性思维)

(1)探索精神定义:以顽强的毅力去向往、专注、探索、发现世间万象之奥秘与奇妙。

(2)理性思维定义:以智慧的视野去洞察、剖析、关联、反思世间万象之真相与规律。

(3)西游记中体现孙悟空的勇敢的降妖故事

(4)西游记中体现孙悟空的智慧的降妖故事。

 3、讲:孙悟空降妖记。

校本课程群六:《伟人传奇》专题(适合六年级学生与教师)

1、读《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

2、师生合作修炼:

  (1)诗意情怀

  (2)智慧人生

  (3)探索精神

 3、演讲比赛:伟人传奇

校本课程群七:《三国演义》专题:贝爷评三国(适合教师)

1、阅读《三国演义》。

2、教师合作研修:理智思维心智模式:

(1)定义:以智慧的视野去洞察、剖析、关联、反思世间万象之真相与规律。

(2)核心能力:发现关联,从关联中找出序参量是心智模式的核心能力。

(3)系统算法模型(以火烧赤壁为例):

①确定序参量:纲举目张(借东风);

②概率关联:贝叶斯定理:

贝叶斯 

 

制定预案:(走为上计)

④复盘(反思)

3、教师讲坛:贝爷评三国

校本课程群八:《水浒》专题:人物心智与命运(适合教师)

A、读:《金圣叹评<水浒>》

B、教师合作研修:心智模式与命运

C、创办《善学》校刊,鼓励教师撰写评论:《<水浒传>某某(人物)心智与命运》。

3、研究的重点。

(1)遵循校本课程自主性 、社会性、实践性、生成性四原则,依据卓越心智模式修炼目标新框架,开发并生成八套校本课程群。

(2)探索构建实践性三位一体修炼模式:

A、与客观世界对话(建构客观世界实践):系统算法模型。

B、与他人对话(建构合作伙伴实践):合作学习结构。

C、与自我对话(反思性实践):成长型心智模式。

(3)将系统算法模型运用于学习与生活。

①确定序参量;

②运用贝叶斯定理预测概率关联;

制定预案;

④复盘(反思)。

(二)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的思路:

(1)通过调查分析和理论探究,力求对“心智模式”的科学概念和打造特色校本课程有一个清醒而完整的认识,并让师生掌握 “心智模式”的基本理念和内涵,以及如何实现卓越心智模式修炼目标的教学策略与措施。

(2)用多元、多维参与的方式,让参与研究的教师加大校本课程教学改革试验的力度,有效构建以修炼师生“理性思维”、“ 诗意情怀”、“ 探究精神”的三维卓越心智模式为中心的学习共同体,研究总结修炼卓越心智模式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策略,并将“校本课程”的自主性 、社会性、实践性、生成性原则渗透到各学科常规教学中。

(3)通过指导或帮助师生制定自我发展的“修炼成长方案”,帮助教师掌握、交流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生成的技能与方法,为打造特色课程创造条件。

   2、研究过程。

分四个阶段来推进。

第一阶段:引擎启动。以开展“咏唱经典”活动为启动引擎,与省电视台少儿频道(或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机构)合作,编导《咏唱经典》节目,将古典诗词与音乐相结合,让古典诗词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展示学生的诗意风采。以此调动师生开展“善学”活动的热情,带动全校创建特色校活动,营造读书氛围,并引发亲子阅读。

第二阶段:自主支持。

构建“善学”共同体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也不是完成任务。在信息化时代,阅读不仅是一种学习手段,还是人们一项最为基本和重要的生存能力。“善学”就应该是师生的自觉行为。要使“善学”可持续开展,要建立自主支持、赋能激活机制,由他动转为自动,由他律转为自律。所以在引擎启动之后,要践行 “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改理念,自愿组合“善学”专题学习小组,由各学习小组自主制定自我发展的“修炼成长方案”、“善学”计划、内容、制度等。

学校加大软、硬件支持力度。设立专项经费和尝试社会公益合作方式,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借助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 构建泛在学习环境下个人学习空间,将线上数字化阅读与线下传统文本阅读相结合,提倡“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 ;鼓励研发《经典诵读》、《诗意童年》、《绘本课》、《整本书共读课》、《故事会》、《伟人传奇》等课程群;开展“手抄报”、“诵读名著”、“主题阅读”、“ 深度阅读”等主题活动;创办《善学》校刊,刊登师生读书随笔;汇编教师原创教学随笔或叙事性文章。构建富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群,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学习共同体”新范式。

第三阶段:探索提升。开设《回归教育本质:修炼心智模式》、《“善学”方法与核心能力》等讲座,应用连通主义学习理论、自组织理论等研究成果,探索信息化时代“善学”机制、方法与能力,提升师生以“诗意情怀”、“理智思维”(成长型思维)、“探索精神”为核心素养的卓越心智模式;鼓励教师应用“善学”方法与能力,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撰写原创教学随笔、评论或叙事性文章,(向省版权局免费申请“版权自愿登记证书”),学校每学期汇总成册,聘请专家评选优秀原创文章。

第四阶段:总结表彰。由第三方专家团队对《<构建“善学”共同体>小学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行动研究》课题进行论证验收;表彰在“善学”特色校活动中成绩优异的师生。

3、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等方法进行,以“研究——尝试——反思——生成”为研究模式,力图在研究中尝试,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生成。

(1)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对照组的调查研究,来确定本课题的作用和实际效果。调查研究,发现问题。通过对学习内容、学习效果调查分析,发现制约学习效率提高的各种关键因素。

(2)理论研究法。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理论分析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我校校本课程科学管理的机制和具体办法,设计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课程群。通过个案的实施并逐渐推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实验研究法。根据课题方案,组织一定范围内的教学实验,进行行为干预。培养促进学生自我良好发展的学习理想、兴趣、习惯及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关注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学习的全过程,引导他们对社会、对生活、对自我形成正确的认识。

(4)行动研究法。根据实验情况,修正、完善学习方案,进一步开展实验。对实验作理论概括,提出本项目的结论,制订出较为科学的校本课程学习方案,进行推广。

(三).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必定倒逼教育回归心智教育。

(2)以“心智教育”为指导思想,确立以核心素养统领认知(理性思维)、情感(诗意情怀)、意志(探索精神)的卓越心智模式修炼目标新框架。

(3)遵循校本课程自主性 、社会性、实践性、生成性原则,开发并生成校本课程群;

2、创新之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策略,支持师生博采古今群书精华,修炼师生“理性思维”、“ 诗意情怀”、“ 探究精神”的三维卓越心智模式。

四、基本要求与评估标准。

(一)学生“善学”的基本要求与标准。

1.阅读量。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标,小学第一学段(1 ~ 2 年级):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 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5 万字。 第二学段(3 ~ 4 年级):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 万字。第三学段(5 ~ 6 年级): 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总共不少于145万。

2.各学段阅读重点。

(1)低学段(1-2)以课标规定的经典优秀诗文、经典童话等儿童文学读物为主。

(2)中学段(3-4):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以及《米小圈上学记》《十万个为什么》等儿童文学读物以及科普读物为主。

(3)高学段(5-6):扩展阅读面,可以尝试在老师指导下阅读《西游记》等整本经典文学著作。

(二)老师“善学”的基本要求与评估标准

1. 每个教师根据学校要求制定教学生涯规划时要有个人读书计划。

 2.教师认真读好四类书籍:一类是教育专著,从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功底;二类是各种教育期刊杂志,了解教育教学新动态,学习新的教育方法;三类是学科书籍,增添学科知识, 增强学科教学能力;四类是各种经典文学书籍,丰富人生,涵养人文精神。

3、适时召开合作小组沙龙后研讨会,交流“善学”方法与运用“善学”核心能力有所发现的心得体会。

4、倡导教师借助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构建泛在学习环境下个人学习空间,通过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自我管理、调节、评价和转化等方式来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效果,并与其他学习者共同协作,共建学习共同体。

5.提倡教师在阅读时采用思维导图读书笔记,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撰写原创教学随笔或叙事性文章(向省版权局免费申请“版权自愿登记证书”),学校每学期汇总成册,聘请专家评选优秀原创文章。

(三)经典诗词诵读活动基本要求与评估标准

1、开发校园经典诗词诵读本;

2、开展经典诗词诵读活动

a、规定每位学生必须阅读一定数量的诗词

b、规定每位学生必须背诵一定数量的诗词

c、班主任协助各课任语文教师完成诵读任务;

3、倡导每日完成“四个一”活动

a、每日完成朗读一首诗词

b、每日完成摘抄一页诗词

c、每日完成背诵一首诗词

d、每日完成写一段诗词随感。

(四)保证阅读时间。

1、按省市教育局文件规定,一、二年级学生不留家庭书面作业,改为布置亲子阅读任务,发放《“亲子共读”反馈表》;其他年级减少语文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不少于20分钟。

2、每天早上早读课20分钟为学生阅读时间。

3、每周安排一节课 “师生合作学习修炼心智”课。

4、把周二下午、周四下午的最后一节活动课作为学生自主读书时间或演讲、表演活动;周六、周日师生把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里的书借回家阅读。

询价单